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: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

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: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

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: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

有育网(nwobb.com)搜集、整理了:本文《中药材大全药材认识: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》,包含各种中药材功效与作用,中药材常识,更多内容功效与作用请查看微信公众号:有育(gh_b1003d72df97)。

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燸稻根功效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,以及中草药燸稻根功效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  • 1、禾称根的作用
  • 2、糯稻根须作用与功效,有什么副作用?
  • 3、水稻根是药才吗
  • 4、糯米根的功效与作用

    有养阴除热、止汗的功效。

    禾称根就是水稻根,水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是滋阴、清热以及止汗。临床上,最常用来治疗阴虚发热、自汗、盗汗以及口干等不良症状,临床疗效显着。

    水稻根是吸收水分、养分的主要,同时,参与各种氨基酸、植物激素等有机物的合成。所以,它既是吸收、支持固定地上部分的支柱,也是一个合成有机物的场地。

    【出处】《本草再新》

    【拼音名】Nuo Dao Gēn Xū

    【别名】 稻根须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,糯稻根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

    【来源】 为禾本科植物稻(糯稻)的根茎及根。稻子收割后采挖。除去残茎,洗净,晒干。

    【性状】干燥的根茎及根,簇生成卵形或半圆形的团块,根茎呈圆锥形,黄棕色,极短,长至1厘米,直径3~6毫米,上端留有圆形中空的茎基,其周围有叶鞘部分,四周密生无数的须根;须根长10~15厘米,粗约1毫米,外表棕或黄白色,有稀疏的纵皱纹,有时生有极微细的支根。很柔软,韧曲,断面为黄白色。具微臭,味淡。以干燥、根长、黄棕色、无茎叶者为佳。

    【性味】

    甘,平。

    1《本草再新》:味甘辛,性平,无毒。

    2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甘,寒,无毒。

    【归经】《本草再新》:入肝、肺、肾三经。

    【功能主治】

    益胃生津,退虚热,止盗汗。

    1《本草再新》:补气化痰,滋阴壮胃,除风湿。治阴寒,安胎和血,疗冻疮、金疮。

    2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养胃,清肺,健脾,退虚热。

    3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止盗汗。

    4《药材学》:补肺健脾,养胃津。

  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    【附方】止渴,止虚汗:糯稻根烧灰浸水饮。(《江苏植药志》)

    【临床应用】

    治疗马来丝虫病

    用糯稻根制成煎剂内服,每日2次。每日生药用量分为1两、2两、4两、8两、1斤、2斤等6种,疗程3~10天不等。共观察389例,治后复查微丝蚴阴转率平均在80%以上。初步认为,低剂量长疗程(每日1~2两,服10日)效果虽好,但疗程较长;高剂量短疗程(每日2斤,服3日)效果亦佳,但部分病人服药后有反应(主要为发热发冷、头痛头昏、恶心及淋巴结肿);中剂量中疗程(每日0.5~1斤,服5日)疗效既好而又无上述缺点,可作为临床应用的剂量标准。本药对成虫是否有效尚待研究,但根据服药后2~3天有18例发生手背或鼠蹊等处淋巴结肿大的反应推断,似对成虫也有一定杀灭作用。

    又用糯稻根4两煎水。每日2次分服,20天为一疗程(必要时可延长)。治疗乳糜尿8例,结果4例临床治愈,3例进步,1例无效。

    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
    中药稻根为禾本科植物稻(糯稻)的根茎及根。稻子收割后采挖。除去残茎,洗净,晒干。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: 益胃生津,退虚热,止盗汗。 《本草再新》:补气化痰,滋阴壮胃,除风湿。治阴寒,安胎和血,疗冻疮,金疮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养胃,清肺,健脾,退虚热。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止盗汗。《药材学》:补肺健脾,养胃津。

    我们店里就有稻根,但是很少用到

    糯稻根是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,糯稻根别名:糯稻根须、稻根须、糯谷根、糯稻草根。以根状茎及须根入药。养阴除热;止汗。用于阴虚发热,自汗盗汗,口渴咽干。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、除虚热和止汗作用。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,尤为适宜。单用力薄,常随证配伍,如阴虚发热,口渴咽干者,配生地、麦冬、地骨皮主治应用。

    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中草药燸稻根功效、稻根须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    延伸阅读:中药材的保质期一般多久?

    一般情况下,不同的中药材有不一样的保质期。普通的中药材保质期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这样,最多也只能放置两年,大多数超过两年就会失去药效。

    如果是木本植物的中药材,长放在空旷通风处,基本可以保存两年之久,最多不超过四年。矿物药材的话保质期就会长一些,基本只要不放在阴暗容易受潮的地方,大多数可以保存三年到五年,最长可以保存十年之久。

    虽然这些中药材的保质期都不是很短,但是也要尽快地使用完,堆积的时间越长,药效可能就会减弱,容易影响治疗效果,具体事项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。

  • 猜你喜欢

    相关文章